成王败寇的思想在中国似乎根深蒂固,在这个流量为王只看结果不论过程的快消品时代,有多少需要奠基的工作,就是因为漫长的过程短时间内看不到良好的效果,在没有露出苗头之前就被扼杀在摇篮中。竞技体育似乎也很难摆脱这种羁绊,尤其是当中国篮球走向低谷,在2017年作为中国男篮代表性人物姚明顶着巨大压力走马上任后,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但姚明坚信只要努力最终就一定会有收获的,可惜这个漫长的过程不但很难让别人接受和理解,更是遭遇媒体和球迷的嘲讽和不断施压,最终姚明不得不在任期内提前带着遗憾和无奈辞去篮协主席的职务。结果没想到,“失去的永远是美好的”这一说法再次印证了多少人对姚明的误解和认识的偏颇。
在其位谋其政,但有多少工作是在位时期看不到摸不着的,成绩对于中国男篮来说,永远是第一要务这似乎没有任何错误,但当一支球队彻底被时代抛弃后,成长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再次回到巅峰。尤其是当国家队核心球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更需要给新一代球员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但在中国“急功近利”似乎永远是无法摆脱的拦路虎。当中国男篮连续两次错失奥运会,当中国男篮连续在亚洲赛事中输给菲律宾,甚至在2022年亚洲杯仅获得亚洲第八名,创造历史最差成绩;并且连续两届亚洲杯没进四强,2018年第五名,2022年第八名。紧接着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也是中国男篮主场作战,结果仅仅获得了第三名的历史最差成绩。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姚明领导不力导致的结果。
事实上姚明力主的体教结合以及让年轻球员走出去提前适应国际赛场的比赛风格,这些似乎都被冠以“生搬硬套NBA”的做法。其实熟悉并了解CBA联赛的球迷们都非常清楚,CBA选秀虽然规模和球员的质量无法与NBA选秀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通过选秀让多少有梦想在篮球赛场甘洒热血的有志青年得到了机会。大学生球员最具代表性的辽宁队的韩德君,山西队的张宁,广州队的郭凯,同曦的王岚嵚等,这些球员如果没有选秀的机会,相信也可能不会放弃打篮球的梦想,但想闪耀在CBA赛场,甚至最终走进国家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正是有了选秀大会,大学生球员才有走进职业赛场的机会。但这些居然被国内别有用心的人说成了“东施效颦”完全照搬NBA的办法,在国内是行不通并且很难取得明显效果,事实上这一举措是非常不错的。
除此之外,在培养年轻球员上,姚明的选择依然是在深耕中国篮球这片土地,从近几年走出去的篮球苗子收到的效果来看,8年的心血没有白白浪费。亚洲杯20岁的王俊杰就已经打成国家队核心轮换,并且在半决赛对阵新西兰和总决赛面对澳大利亚时,王俊杰的冷静处理球的能力和展现出来的良好的基本功,都得益于提前在国外的历练。当然U19中表现出色的郇斯楠、张博源的发掘和培养都离不开姚明当年制定的长远发展计划;更让人惊喜的是U16亚洲杯,国青男篮同样取得亚军成绩,张懿赵杰、张淳智等年轻球员均有不错发挥,其中15岁的张懿赵杰更是被NBA球探关注,被认为未来有NBA前景!这些都是中国男篮发展中短期内很难看到的结果。
而中国男篮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成绩却成为姚明背锅和被指责的主要原因,没想到刚刚提前被迫离开篮协主席的姚明,在自己任期内没有看到中国男篮走向巅峰,或者说取得比较让人满意的成绩。结果卸任后中国男篮却意外的获得了亚洲杯第二的好成绩,更主要的是姚明没有让中国男篮出现“断代”,U19虽然成绩一般,但国家队中有多名球员已经成为NBA球探的目标。同样U16男篮的出色表现也更让球迷们看到了姚明在扎根于中国男篮8年后的希望。当然,这些话球迷或者媒体说了,恐怕可信度不够,但作为目前中国篮协主席的郭振明反复强调姚明的作用时,相信8年背锅的姚明还是会得到些许安慰的。篮协主席郭振明强调:我接手前中国篮球并非“内忧外患”,前任姚明做了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有些作用短期难以显现。
由此可见,即使姚明在任期间没有让中国男篮走向巅峰,成绩更是让中国球迷们感到失望,甚至遭遇谩骂和诽谤,但作为中国男篮旗帜性人物,姚明作为球员时代为中国篮球做出的贡献以及后来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男篮未来的毅力和决心一直没有改变。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信没有姚明一系列的举措和坚定不移的方向,恐怕中国篮球依旧在黑暗中继续负重前行。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